• 關於潛水紀行
  • 隱私政策
  • 首頁
  • 台灣潛水
  • 小琉球潛水
  • 沖繩潛水
  • 綠島潛水
潛水紀行我們是由海洋生物研究者、潛水教練與水下攝影師組成的專業團隊,深耕台灣周邊海域與亞太潛點,專注於提供台灣本島、沖繩、綠島、小琉球特色潛水攻略。
  • 首頁
  • 台灣潛水
  • 小琉球潛水
  • 沖繩潛水
  • 綠島潛水
  1. 首頁
  2. 沖繩潛水
  3. 潛水襪終極指南:從材質特性、選購技巧到環境應用與維護全解析
潛水襪

潛水襪終極指南:從材質特性、選購技巧到環境應用與維護全解析

發佈時間:2025年6月17日更新時間:2025年6月17日沖繩潛水

潛水襪是專為水上活動設計的功能性襪款,採用氯丁橡膠或氨纶等材質,兼具防水、防滑與透氣特性,能有效保護雙腳免受珊瑚礁或粗糙表面刮傷。潛水襪用途廣泛,適用於浮潛、自由潛水及水肺潛水等環境,其材質特性包含抗菌處理與快速排水設計,提升穿戴舒適度。選購時需注意尺寸貼合度與腳底加厚設計,並搭配潛水靴使用以增強防護。日常維護建議以清水沖洗後陰乾,避免陽光直射。不同潛水環境下,如熱帶水域可選擇輕薄款式,寒冷水域則推薦加厚保暖設計,全面適應多樣化水下需求。

目录

  • 1. 潛水襪概念:不只是襪子那麼簡單
    • 1.1 揭開潛水襪概念的面紗
    • 1.2 為何需要專門的潛水襪?
    • 1.3 設計上的關鍵點
  • 2. 潛水襪用途:守護雙足的無名英雄
    • 2.1 保暖禦寒,維持體感舒適
    • 2.2 物理防護,避免割傷刮蹭
    • 2.3 提升蛙鞋穿著舒適度與合腳
  • 3. 潛水襪材質特性:保暖舒適的關鍵
    • 3.1 核心材質:氯丁橡膠(Neoprene)的奧秘
    • 3.2 內襯面料:親膚、排汗與快乾
    • 3.3 外部面料:耐磨抗撕裂
    • 3.4 縫合工藝:舒適與耐用兼顧
  • 4. 潛水襪選購:找到你的完美貼合
    • 4.1 厚度選擇:關鍵在於水溫
    • 4.2 尺寸與合腳度:寧鬆勿緊!
    • 4.3 長度選擇:保護範圍的考量
    • 4.4 特殊設計與附加功能
  • 5. 潛水襪維護:延長使用壽命的秘訣
    • 5.1 潛水後立即沖洗
    • 5.2 溫和清潔
    • 5.3 正確晾乾
    • 5.4 妥善收納
    • 5.5 定期檢查
  • 6. 潛水襪在不同潛水環境下的應用
    • 6.1 熱帶珊瑚礁海域
    • 6.2 溫帶/亞熱帶海域
    • 6.3 冷水/寒帶水域(含水溫較低的淡水環境)
    • 6.4 岸潛(Shore Entry)為主的環境
    • 6.5 船潛(Boat Dive)為主的環境
  • Q&A:關於潛水襪的常見疑問

身為一個在水裡泡了十幾年的老教練,我看過太多人因為忽略這小小一件裝備而吃足苦頭。腳後跟磨破皮、腳趾凍到沒知覺、甚至被礁石割傷,這些痛苦其實只要一雙合適的潛水襪就能避免。今天就讓我來好好聊聊這個常被輕忽,卻無比重要的裝備夥伴。

1. 潛水襪概念:不只是襪子那麼簡單
潛水襪概念

1.1 揭開潛水襪概念的面紗

很多剛接觸潛水的朋友會問:「不就是一雙厚點的襪子嗎?」這誤會可大了。潛水襪概念的核心,在於它是專為水下環境設計的功能性裝備。它不像普通襪子只是為了吸汗保暖,它肩負著保護雙腳免受低溫、物理傷害,並提升蛙鞋適腳性的多重任務。理解了這個基礎的潛水襪概念,才能明白它為何不可或缺。

1.2 為何需要專門的潛水襪?

赤腳穿蛙鞋?除非你想體驗腳背被硬質塑膠摩擦刮傷的滋味,或是腳踝側邊被帶子磨掉一層皮的痛楚。腳底直接踩在佈滿碎珊瑚或貝殼殘骸的沙地上?那滋味也不好受。更別提水溫帶走的熱量,腳部往往是體感最明顯的部位。這些痛點,正是潛水襪概念誕生的初衷。

1.3 設計上的關鍵點

圍繞著潛水襪概念,產品設計會考量幾點:腳掌與腳踝的活動靈活性(方便踢動蛙鞋);足弓處的支撐感(減少疲勞);腳趾部位的加強(避免被蛙鞋壓迫);以及整體的無縫或低摩擦縫線設計(防止磨出水泡)。這些細節都深化了潛水襪概念的實用性。

2. 潛水襪用途:守護雙足的無名英雄
潛水襪用途

2.1 保暖禦寒,維持體感舒適

水導熱速度是空氣的25倍!在水下,熱量流失非常快,腳部更是首當其衝。一雙良好的潛水襪,特別是帶有厚度的,能有效隔絕冷水,減緩腳部熱量流失。這對維持核心體溫、延長舒適的潛水時間至關重要。精準地說,潛水襪用途的首要是成為你雙腳的「熱屏障」。

2.2 物理防護,避免割傷刮蹭

不論是岸潛時走過碎石灘、沙地上的碎珊瑚殼,還是水下偶爾不慎輕碰到礁岩,甚至蛙鞋邊緣或帶子對皮膚的摩擦,都可能造成腳部損傷。潛水襪用途的第二個重點,就是提供一層物理性的保護層,大幅降低腳部被刮傷、割傷或磨破皮的風險。記得去年在東北角帶學員岸潛,有位新手沒穿潛水襪,上岸後腳底被小石子硌得紅腫,還被藤壺劃了道小口子,真是血淋淋的教訓。

2.3 提升蛙鞋穿著舒適度與合腳

蛙鞋內部材質通常較硬且粗糙,直接接觸皮膚容易不適。穿上潛水襪後,不僅能填補腳與蛙鞋之間的空隙,讓蛙鞋更貼合腳型(減少晃動、提升推進效率),柔軟的內襯更能吸收壓力點的不適感,讓踢動更輕鬆省力。這是潛水襪用途中提升舒適度的關鍵一環。

3. 潛水襪材質特性:保暖舒適的關鍵
潛水襪材質特性

3.1 核心材質:氯丁橡膠(Neoprene)的奧秘

絕大多數專業潛水襪的核心材質都是氯丁橡膠(Neoprene)。潛水襪材質特性的精髓就在於這看似簡單的發泡橡膠。氯丁橡膠內部充滿了成千上萬個細小的獨立氣泡(發泡結構),這些氣泡正是絕佳的隔熱體,能有效阻隔冷水,保存體溫。這也是潛水衣同樣使用它的原因。理解潛水襪材質特性中氯丁橡膠的隔熱原理,是選擇厚度的基礎。厚度從1mm到7mm甚至更厚都有,直接影響保暖程度。

3.2 內襯面料:親膚、排汗與快乾

直接接觸皮膚的內襯層,其潛水襪材質特性著重於舒適性與功能性。常見的有:

  • 萊卡/彈性纖維(Lycra/Spandex): 提供極佳的彈性和貼合度,確保活動自如,通常作為表層或混合材質。
  • 聚酯纖維/尼龍混紡(Polyester/Nylon Blends): 強調耐磨、快乾。有些會編織成毛巾布(Terry Cloth)結構,觸感柔軟舒適,能吸附少量水份形成隔熱層(類似濕式防寒衣原理),同時保持一定保暖性。
  • 絨毛內裡(Fleece Lined): 高保暖款式常見,在氯丁橡膠內側增加一層合成絨毛(如超細纖維),大幅提升保暖舒適感,特別適合寒冷水域。選擇內襯需考量個人對保暖度及濕潤觸感的偏好。

3.3 外部面料:耐磨抗撕裂

潛水襪的外層經常會接觸粗糙表面(沙地、礁石、船甲板等),因此其潛水襪材質特性必須強化耐磨和抗撕裂能力。常見作法:

  • 高密度尼龍/聚酯纖維編織層: 在氯丁橡膠外層覆蓋一層緊密編織的尼龍或聚酯纖維布,顯著提升耐用度。
  • 橡膠或塑膠塗層/補強: 在腳尖、腳跟、腳掌等高磨損區域額外加厚塗層,或縫上補強片(如Cordura®纖維),提供額外保護。
  • 防滑顆粒/紋理: 部分款式在腳底設計橡膠防滑顆粒或特殊止滑紋路,增加在濕滑表面(如船尾、礁石上)的穩定性。

3.4 縫合工藝:舒適與耐用兼顧

縫線處常是磨損或漏水(進水)的起點。高品質潛水襪的潛水襪材質特性體現在縫合工藝上:

  • 平車縫合(Flatlock Stitch): 常用於保暖潛水襪(如3mm以上)。接縫處兩層布料交疊縫合,線跡在布料邊緣外側。優點是彈性好不勒腳,接縫處平坦減少摩擦;缺點是縫線本身有小孔,水會少量滲入(但不影響保暖)。
  • 黏合/貼合(Glued & Blindstitched, GBS): 更高階的作法。先將布料邊緣精準切割黏合,再使用特殊縫紉機進行內部縫合(線跡不穿透外層),縫口平整幾乎無凸起,極大減少摩擦點,且幾乎不透水。通常用於要求較高的保暖襪或乾式潛水襪內襯襪。這些細節直接影響穿著舒適度與使用壽命。

4. 潛水襪選購:找到你的完美貼合
潛水襪選購

4.1 厚度選擇:關鍵在於水溫

潛水襪選購最優先考慮的因素就是水溫!選擇錯誤的厚度,不是凍得發抖就是熱得不舒服:

  • 熱帶水域(28°C+): 1mm – 2mm 足夠。輕薄靈活,主要提供防刮蹭和提升蛙鞋舒適度。
  • 亞熱帶/溫帶水域(22°C – 28°C): 3mm – 5mm 是主流選擇。提供良好的保暖與適度保護。
  • 冷水/寒帶水域(22°C以下): 推薦 5mm – 7mm 甚至更厚(或搭配乾式潛水靴)。絕對保暖優先!別忘了,穿上潛水襪後再試穿蛙鞋!厚襪會佔用蛙鞋內空間,你可能需要選擇比赤腳時大一號甚至兩號的蛙鞋。

4.2 尺寸與合腳度:寧鬆勿緊!

尺寸絕對是潛水襪選購的重中之重。太緊的襪子會阻礙腳部血液循環,讓你更快感到寒冷,甚至腳麻!想像一下在水下腳趾完全動不了的感覺,那可不妙。我的建議是:

  • 參照品牌尺碼表: 務必測量自己的腳長(有時還需腳寬),對照品牌提供的尺碼表。不同品牌版型差異可能很大。
  • 實際試穿為王: 有機會一定要試穿!穿上後,腳趾應能在襪內自然舒展微彎(就像正常站立姿勢),腳踝處貼合但不過度壓迫,整體沒有明顯的緊繃感,尤其腳背和足弓處。潛水襪選購時寧願選擇稍微寬鬆一點的(但不能滑動),也絕對不要選太緊的。

4.3 長度選擇:保護範圍的考量

潛水襪長度主要分三種:

  • 短筒/船襪(Ankle): 長度及腳踝。最輕便,適合非常溫暖水域、船潛為主(不需岸上行走)、或搭配全包式蛙鞋要求極度靈活時。保護性最低。
  • 中筒(Mid-Calf): 長度約到小腿肚中間。最常見、最通用的長度。提供足夠的腳踝保護,防止蛙鞋帶摩擦小腿下部,岸潛行走也夠用。是我個人最推薦的款式。
  • 長筒(Knee-High): 長度及膝。提供最大範圍的腿部保護和保暖,特別適合寒冷水域、需要經常跋涉(如在碎石灘、珊瑚礁上行走)、或穿著較短濕式防寒褲時。缺點是可能與防寒褲腳踝密封處重疊,需注意調整。 根據你的潛水方式(船潛 vs 岸潛)、環境(是否需要跋涉)和水溫來決定長度,是潛水襪選購不可忽視的一環。

4.4 特殊設計與附加功能

  • 拉鍊設計: 長筒或非常緊身的保暖襪有時會在側邊加上拉鍊(通常是腳踝外側),方便穿脫。但要確保拉鍊有足夠的防水膠條保護,且位置不會摩擦腳踝骨。
  • 防滑鞋底: 如前所述,腳底若有橡膠防滑顆粒或紋路,在濕滑的船甲板或礁石上行走會更安全。對於岸潛愛好者,這是很有價值的潛水襪選購考量點。
  • 無縫腳趾設計: 減少腳趾尖的摩擦點,提升舒適度,特別是長時間踢動時。
  • 環保材質: 越來越多的品牌採用回收材料(如再生尼龍、再生聚酯)或更環保的橡膠製作。關注環保也是不錯的潛水襪選購方向。

5. 潛水襪維護:延長使用壽命的秘訣

5.1 潛水後立即沖洗

潛水襪維護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每次潛水後,務必用乾淨的淡水徹底沖洗內外!海水中的鹽分、沙子、微生物都會侵蝕布料和橡膠,加速老化、產生異味。特別是要把內襯翻出來仔細沖洗內部(如果設計允許),去除汗漬和皮屑。

5.2 溫和清潔

  • 浸泡清洗: 定期(特別是連續多日潛水後或感覺有異味時),使用專用的潛水裝備清潔劑或溫和的中性洗劑(絕對避免漂白水、強力洗衣精),放入清水中浸泡約15-30分鐘。輕輕揉搓較髒的部位(如腳底、腳跟)。潛水襪維護最忌諱大力搓揉或刷洗,尤其是內襯的柔軟部分,容易起毛球損壞。
  • 機洗? 除非產品明確標示可機洗,否則不推薦。洗衣機的強力攪拌和脫水會嚴重損傷潛水襪的彈性纖維和氯丁橡膠結構,導致變形、變薄、保暖性下降。手洗是最安全的潛水襪維護方式。

5.3 正確晾乾

錯誤的晾乾方式是毀掉一雙潛水襪的捷徑!請記住:

  • 絕對禁止烘乾機! 高溫會熔化氯丁橡膠或彈性纖維。
  • 避免陽光直射曝曬! 強烈的紫外線是氯丁橡膠和尼龍布料的天敵,會導致硬化、脆化、褪色、失去彈性。
  • 正確方法: 沖洗或清洗後,將潛水襪內外翻回正面(除非為了晾乾內部刻意翻出,但晾乾後要翻回),用乾毛巾輕輕按壓吸去多餘水分(勿用力擰乾!)。然後將其懸掛在室內通風陰涼處晾乾。可以用寬一點的衣架撐開襪口,或使用專門的潛水裝備晾乾架確保空氣流通。務必確認潛水襪完全乾透(尤其是內裡厚絨毛款式)才收納,否則黴菌和異味會找上門。耐心晾乾是潛水襪維護延壽的關鍵。

5.4 妥善收納

  • 完全乾燥: 收納前再次確認100%乾燥,任何一點濕氣都可能引發黴變。
  • 平整存放: 避免長期緊繃摺疊或塞在角落。將潛水襪自然平鋪捲起或鬆散摺疊,收納在陰涼、乾燥、通風的櫃子或裝備袋中。過度摺疊會使彈性纖維疲乏變形。
  • 遠離化學品: 避免與溶劑、汽油、殺蟲劑等化學物質存放在一起。
  • 避免重壓: 不要在上面堆積過多重物。

5.5 定期檢查

養成每次潛水前或後簡單檢查的習慣,這是主動式的潛水襪維護:

  • 檢查氯丁橡膠: 是否有裂痕、硬化、變形?保暖性是否感覺下降?
  • 檢查縫線: 是否有開線、脫線跡象?
  • 檢查內襯: 是否有磨損、起毛球嚴重(影響舒適度)?
  • 檢查外部耐磨層: 是否有破洞?腳底防滑顆粒是否嚴重磨平? 發現明顯損壞或保暖性能大幅下降,就該考慮更換了。一雙破損的潛水襪會失去其該有的保護作用。

6. 潛水襪在不同潛水環境下的應用

6.1 熱帶珊瑚礁海域

  • 環境特點: 水溫高(常>28°C),陽光充足,水下多絢麗珊瑚礁、魚群,但淺水區也佈滿銳利的珊瑚骨骼、碎石。
  • 潛水襪應用:
    • 厚度: 首選 1mm – 2mm 薄款,甚至在特別溫暖平靜水域可選潛水專用超薄彈性布料船襪。保暖非首要,防止刮傷才是重點。
    • 保護性: 腳底和腳側面的耐磨層至關重要,避免在淺水區行走或無意觸碰礁石時受傷。
    • 舒適性: 輕薄透氣,減少悶熱感,提升長時間穿著的舒適度。這類環境下的潛水襪在不同潛水環境下的應用,核心在防護與輕便。

6.2 溫帶/亞熱帶海域

  • 環境特點: 水溫變化較大(四季或溫躍層影響,約18°C – 26°C),可能有洋流,生態多樣,常有沙地、礁岩混合地形。岸潛比例可能較高。
  • 潛水襪應用:
    • 厚度: 最常用的厚度是 3mm – 5mm。提供足夠的保暖度應對水溫變化,特別是在較深或有溫躍層的潛點。
    • 長度: 中筒最為通用,兼顧腳踝保護和岸潛行走需求。若有較多岸潛(走過礫石灘),可考慮5mm中筒帶防滑鞋底款式。
    • 平衡點: 需要平衡保暖、保護(岸上行走、水下環境)、蛙鞋適腳性。這是潛水襪在不同潛水環境下的應用最需要綜合考量的場景之一。我會推薦選擇內襯舒適(如細絨)的5mm中筒襪作為主力。

6.3 冷水/寒帶水域(含水溫較低的淡水環境)

  • 環境特點: 水溫低(常在18°C以下,甚至近冰點),能見度可能較高但環境嚴峻,如高緯度海域、深湖、洞穴。熱量流失是主要挑戰。
  • 潛水襪應用:
    • 厚度: 保暖至上!5mm – 7mm 是基本款,非常寒冷時需要更厚(如7mm+)或採用乾式潛水靴(搭配厚羊毛保暖襪)。
    • 材質: 優先選擇高品質、高密度氯丁橡膠,內襯為厚絨毛或抓毛絨(Fleece)的款式,最大程度鎖住熱量。封閉氣泡結構的橡膠保暖效果更好。
    • 長度: 長筒(及膝)是主流,提供小腿保暖,並與防寒褲有良好重疊,減少冷水灌入間隙。若穿乾式防寒衣,則需搭配乾式專用的厚內襪襪。
    • 密封性: 與防寒褲腳踝密封處的配合很重要,避免過度堆疊導致密封失效或壓迫血管。在這些環境下,潛水襪在不同潛水環境下的應用直接關係到潛水的可行性和舒適時長,投資一雙頂級的保暖襪絕對值得。

6.4 岸潛(Shore Entry)為主的環境

  • 環境特點: 需要穿著裝備徒步走過沙灘、石礫灘、礁岩區甚至防波堤才能入水。地形多樣且可能崎嶇濕滑。
  • 潛水襪應用:
    • 防護性: 極度重要!選擇腳底有厚實橡膠防滑顆粒或強力耐磨層的款式(即使是中等厚度如3mm-5mm)。
    • 長度: 中筒或長筒能有效保護腳踝和小腿下部,避免被尖銳岩石、藤壺劃傷。穿著裝備行走時,蛙鞋可能背在身上或先拿在手上。
    • 考慮「水陸兩用」: 部分專為岸潛設計的潛水襪會特別強化鞋底防護,類似於薄底的水鞋。這種環境下的潛水襪在不同潛水環境下的應用,強化了陸地行走的防護需求。

6.5 船潛(Boat Dive)為主的環境

  • 環境特點: 通常從船上直接入水(背滾式、跨步式),水下結束後直接回船。較少需要穿著蛙鞋在陸地行走。
  • 潛水襪應用:
    • 重點: 保暖(視水溫)和蛙鞋舒適度。
    • 厚度與長度: 依據水溫選擇(1mm-7mm皆可能)。短筒船襪在熱帶船潛中很常見,方便穿脫且節省空間。
    • 防滑需求: 雖然行走少,但在濕滑的船甲板(特別是有浪時)移動仍需注意安全。選擇腳底有防滑紋路的款式總是明智的,即使只是船襪。船潛環境的潛水襪在不同潛水環境下的應用相對更專注於水下功能本身。

Q&A:關於潛水襪的常見疑問

  1. 潛水襪好用嗎? 絕對好用!除非你熱愛腳趾凍僵、腳背磨破皮、腳底被扎痛的感覺。它提供的保暖、防護和提升蛙鞋舒適度的功能,是赤腳或穿普通襪子完全無法比擬的。用了你就回不去了,保證後悔沒早點買。

  2. 潛水襪 需要嗎? 嚴格來說,技術上沒有它你也能下水(就像沒戴手套也能潛一樣)。但問問任何有經驗的潛水員,99.9%都會告訴你:非常需要! 這不是奢侈品,而是提升潛水舒適度、安全性和體驗的基本必要裝備。想像一下登山不穿登山襪穿皮鞋?潛水不穿潛水襪,就是類似的痛苦。

  3. 潛水裝備一套多少錢? 哇,這問題範圍太大了。「一套」是指所有裝備嗎?(輕則十幾萬台幣起跳,上不封頂)。如果單指潛水襪,價格範圍也挺廣:

    • 入門基本款(1-3mm):約 NT$600 – NT$1,500
    • 中階保暖款(3-5mm,帶防滑):約 NT$1,500 – NT$3,000
    • 高階厚款/寒帶款(5-7mm+,高品質材質):約 NT$3,000 – NT$6,000以上
    • 乾式專用厚內襪:約 NT$2,000 – NT$5,000+ 建議根據你的主要潛水環境和預算來選擇,一雙好的可以穿好幾年,平均下來很划算。
  4. 什麼材質的襪子最保暖? 單純就材質「保暖能力」來說(不考慮耐用、彈性等):

    • 頂級美利奴羊毛(Merino Wool): 天然材質中公認的保暖王者,即使濕了仍有相當保暖性,透氣排濕佳,抗菌抗臭。常用於高階登山襪、滑雪襪,也是頂級乾式潛水靴內襪的首選。但價格昂貴,純羊毛在濕式環境耐用性相對較低。
    • 高品質合成絨毛(如Thermolite®, Primaloft®): 人工纖維的佼佼者,保暖性可以媲美甚至超越羊毛,潮濕時依然保有極佳保暖效果(這是關鍵!),快乾、輕量、耐用度高。廣泛應用於高階濕式潛水襪的內襯層(如絨毛內裡)。
    • 厚實的氯丁橡膠(Neoprene): 其保暖主要靠內部封閉氣泡阻隔冷水。越厚、密度越高、氣泡結構越好的氯丁橡膠,隔熱效果越強。是濕式潛水襪保暖的主體。 結論: 在潛水濕式環境下,厚實高品質氯丁橡膠 + 合成絨毛/抓毛絨內襯通常是最常見且有效的保暖組合。極度寒冷則靠頂級羊毛內襪 + 乾式潛水靴。
  5. 穿蛙鞋要穿襪子嗎? 強烈建議一定要穿! 原因再強調一次:

    • 防磨: 蛙鞋內部和帶子會磨腳皮,潛水襪是緩衝層。
    • 防滑/填縫: 讓腳更貼合蛙鞋腳套(特別是新蛙鞋或腳型較瘦時),踢動更有效率,不易磨出水泡。
    • 保暖: 防止腳部失溫。
    • 衛生: 吸汗,避免腳汗直接接觸蛙鞋內裡,延長蛙鞋壽命也減少異味。 除非你用的是極少數設計給赤腳穿的「足套式」蛙鞋(通常是很薄很軟的材質,且只適合熱帶平靜水域),否則穿潛水襪是標準且強烈推薦的做法。把它當作穿鞋必穿襪一樣自然就好。
Tags: 潛水襪在不同潛水環境下的應用, 潛水襪材質特性, 潛水襪概念, 潛水襪用途, 潛水襪維護, 潛水襪選購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彙整

  • 2025 年 7 月
  • 2025 年 6 月
  • 2025 年 5 月

Calendar

2025 年 7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 6 月    

分類

  • 台灣潛水
  • 小琉球潛水
  • 沖繩潛水
  • 綠島潛水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潛水紀行 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