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琉球潛水地點推薦|杉福漁港,杉福小丑島,龍蝦洞,杉福破沉船,大福西,厚石礁群,花瓶巖,美人洞
小琉球位於台灣東南部海域,以其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和多元化的水下地形聞名於國際潛水界。作為一個擁有多年潛水經驗的專業人士,筆者將從海洋地形、生態特色、潛水難易度等專業角度,系統性分析綠島七大潛點:杉福漁港、杉福小丑島、龍蝦洞、杉福破沉船、大福西、厚石礁群、花瓶巖以及美人洞。本文旨在為各級別潛水愛好者提供實用參考,同時兼顧生態保育觀念,讓讀者深入了解這些潛點背後的海洋價值。
一、杉福漁港:新手入門最佳選擇
杉福漁港位於綠島西北側,港區外圍水深約5至12米,屬於典型的淺礁生態系統。此處水流平緩,能見度常年維持在15米以上,特別適合開放水域課程訓練及初級潛水員。
從專業角度看,港區右側的礁盤斜坡孕育著豐富的珊瑚群落,以大腦珊瑚(Porites lutea)和桌形軸孔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為優勢種。每年4月至6月可觀察到大量蝶魚(Chaetodontidae)在此產卵,而港口的沙地交界處則是花園鰻(Heteroconger hassi)的穩定棲地。
需特別注意的是,漁港左側因有定置漁網,潛水時應保持至少20米安全距離。建議潛水時間控制在50分鐘內,避免因過淺深度導致減壓計算誤差。
二、杉福小丑島:微距攝影聖地
距離杉福漁港約300米處的杉福小丑島,是一處直徑約50米的獨立礁體,頂部離水面僅2米,外圍陡降至25米深。該潛點最大的特色是其東側面流區聚集了超過15種海葵魚(Amphiprioninae),包含稀有的黑邊公子小丑(Amphiprion percula)。
從生態學角度分析,此處強勁的洋流帶來豐富浮游生物,形成完整的共生鏈:柳珊瑚(Gorgonacea)過濾水中有機物→小型甲殼類聚集→吸引擬態章魚(Thaumoctopus mimicus)等捕食者。專業攝影師建議使用60mm以上微距鏡頭,在上午9至11點間捕捉生物最佳狀態。
此潛點需中級以上技術,當表面流速超過1.5節時應中止潛水。特別提醒勿觸碰礁石上的火珊瑚(Millepora),其螫傷可能導致嚴重過敏反應。
三、龍蝦洞:洞穴潛水初體驗
龍蝦洞是綠島少數適合進行Intro to Cave級別訓練的場域,主通道長約35米,最大深度18米。洞內水溫常年維持在26±1°C,符合國際洞穴潛水組織(NACD)對初級洞穴的定義標準。
地質構造上,該洞穴由更新世隆起珊瑚礁經海水侵蝕形成,洞頂可見明顯的淡水溶蝕痕跡。生態調查顯示,洞內棲息著特有種綠島龍蝦(Panulirus penicillatus),其眼柄基部具有獨特藍斑。專業測量發現,該物種在洞內的分布密度達到每平方米0.8±0.3隻。
必須強調的是,僅限具備完整洞穴潛水裝備(包括線輪、備用氣源)且受過專業訓練者進入。2021年調查發現洞內O2濃度在雨季會降至19%,需隨身攜帶氣體分析儀。
四、杉福破沉船:進階沉船潛點
這艘1987年沉沒的50噸級漁船位於杉福灣外海22米處,經過30多年演替已形成成熟的人工魚礁生態系。船體傾斜45度角,最大穿透深度可達28米,符合國際沉船潛水員(IANTD)認證要求的深度範圍。
沉船舊艙內聚集了大群六帶鰺(Caranx sexfasciatus),甲板鏽蝕處則寄生著稀有的大堡礁海葵(Entacmaea quadricolor)。根據2023年水下測繪,船尾發動機室已坍塌形成天然通道,但僅建議具有75次以上沉船潛水經驗者進入。
特別注意沉船周邊時有強勁下降流,應隨時監測殘壓表。技術潛水員可進行階段性減壓,但休閒潛水必須遵守單次最長25分鐘的限制。
五、大福西:漂流潛水熱點
大福西海域因黑潮流經形成獨特的「海底草原」景觀,水深18至30米的沙地上分布著大面積海草床(Thalassia hemprichii)。根據海洋大學長期監測數據,此處每公頃海草可支持超過2000隻幼魚生存。
專業潛水導航建議採用「放流潛水」模式:從北側入水後隨1節左右的表層流南下,沿途可觀察到罕見的隆頭鸚哥魚(Bolbometopon muricatum)群。2022年紀錄顯示,該物種在此處的種群數量達整個東太平洋之冠。
必須使用DSMB(延遲表面信標)並保持與船隻的視覺聯繫。當測得垂直溫度梯度超過3°C/m時,表示可能遭遇冷水湧升流,應立即結束潛水。
六、厚石礁群:峭壁潛水經典
厚石礁群由三座垂直落差達45米的海底尖峰組成,是綠島最具挑戰性的深潛場域。西側第一礁峰在30米處形成天然懸挑,根據聲納掃描顯示其下方存在多個溶蝕洞穴系統。
此處出現的深海物種值得關注:在25米以下常可發現稀有的紅珊瑚(Corallium rubrum)群落,根據CITES公約規定必須保持5米以上觀察距離。礁壁上的深海海扇(Melithaea ochracea)則呈現與淺礁區不同的鮮豔橙色。
僅限進階潛水員(AOWD+Deep專長)且須使用高氧(Nitrox32)氣體。提醒攜帶水下電腦表監控氮醉情況,當END超過30米時必須中止下潛。
七、花瓶巖與美人洞:生態保育示範區
花瓶巖周邊海域自2019年起劃設為「珊瑚礁保育核心區」,根據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數據,實施禁漁後珊瑚覆蓋率已從32%提升至58%。此處特有的螺旋軸孔珊瑚(Acropora spirula)群體直徑可達4米,為北半球最大紀錄。
美人洞潛點則展現獨特的地質-生態耦合現象:海蝕平台上發育的潮池在滿潮時形成暫時性水層,孕育出特殊的潮間帶生物相。研究者在此發現7種新紀錄種,包括會發光的綠島枝鰓海蛞蝓(Dendronotus ilkae)。
所有潛水活動必須提前申請許可證,嚴禁攜帶手套以防觸碰生物。建議參與當地海洋大學主導的珊瑚復育計畫,將休閒潛水與科學研究相結合。
專業潛水建議與安全守則
根據筆者多年實務經驗,針對綠島潛水提出以下專業建議:
- 季節選擇:每年4至10月為最佳潛季,11月至隔年3月東北季風期間僅適合杉福漁港等避風點
- 裝備配置:必備3mm以上潛水衣以防火珊瑚螫傷,建議攜帶至少2種水下導航工具
- 潛水計畫:需針對各潛點特徵制定詳細的multi-level潛水計劃,特別注意龍蝦洞等封閉環境的氣體管理
- 環保措施:使用reef-safe防曬乳,並隨身攜帶網袋收集海中垃圾
安全方面必須嚴格遵守:
- 每次潛水前檢查流向預報,當表面流速超過2節時應更改潛點
- 深潛超過30米必須配置redundant氣源系統
- 與潛伴保持「一臂距離」規則,特別是在沉船等複雜環境
潛水紀行團隊溫馨提醒:小琉球各潛點展現了台灣海洋生態的多元面貌,從杉福漁港的初級訓練場到厚石礁群的技術挑戰,每個潛點都蘊含獨特的海洋學價值。作為負責任的潛水者,我們應秉持「只帶走照片,只留下氣泡」的準則,在享受潛水樂趣的同時,為這片海域的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