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角潛水:推薦潛點、最佳季節與費用行程全攻略
探索台灣東北角潛水推薦景點,龍洞灣與和美漁港是熱門選擇。東北角潛水季節以5-10月最佳,水溫適中能見度佳。東北角潛水費用約1500-3000元含裝備與教練指導。經典東北角潛水行程包含2-3個潛點,可欣賞珊瑚礁與熱帶魚群,適合初學者與進階潛水愛好者,是夏季不可錯過的水上活動體驗。
目录
身為一個在台灣海域泡了十幾年的潛水教練,我得說,東北角潛水絕對是島上最讓我著迷的水下世界之一!每次從台北市區開車不到兩小時,就能從城市的喧囂,一頭栽進龍洞灣那清澈見底的藍色世界,那種暢快的轉換感,實在難以言喻。今天,我就用這些年累積的經驗,帶你們深入探索這個北台灣潛水愛好者的天堂,從最佳潛點、季節選擇、費用解析到行程規劃,讓你輕鬆掌握東北角潛水的精髓。
1. 東北角潛水推薦:資深教練嚴選經典潛點

每次有人問我:「教練,東北角潛水推薦去哪裡最讚?」我腦海中立刻浮現幾個私藏名單。這裡的海岸線得天獨厚,地形變化豐富,孕育出令人驚嘆的生物多樣性。
1.1 龍洞灣海洋公園:新手天堂,生態寶庫
這裡絕對是初學者和浮潛愛好者的首選!為什麼我這麼東北角潛水推薦龍洞灣?
- 地形平緩安全:灣內海域相對平靜,沙質混合礁岩的底質,深度從淺至深緩緩延伸,非常適合課程教學與初次體驗。看著學員第一次成功下潛,在5米深的沙地上興奮地指著尼莫(小丑魚),那份成就感依然讓我熱血沸騰。
- 生態豐富密集:別看它好像很「平易近人」,這裡的生態可是熱鬧得很!仔細觀察礁岩縫隙,你會發現成群的雀鯛、憨厚的獅子魚、色彩斑斕的裸鰓類(海蛞蝓),甚至偶爾能邂逅優雅的海龜。記得去年夏天,我帶著學員就在三號浮球附近,近距離觀察到一隻綠蠵龜悠閒地啃食海藻,足足五分鐘,那畫面至今難忘。
- 便利設施完善:這裡有專業的潛水中心聚集,提供裝備租借、空氣填充、課程教學和沖洗更衣設施(通常需付費),是規劃東北角潛水行程最方便的大本營。
1.2 龍洞三號/四號(和美國小):進階者的樂園
如果你已經有了一定經驗,渴望更刺激的探索,那龍洞三號(蝙蝠洞公園旁下水點)和四號(和美國小旁下水點)絕對是我心中頂級的東北角潛水推薦!這兩個點相鄰,常被合併討論:
- 壯觀水下地形:這裡擁有令人屏息的峽谷地形、巨大的礁石拱門和深邃的峭壁。順著峭壁下潛,那種被巨大地質構造包圍的震撼感,是灣內無法比擬的體驗。特別是穿越那些天然形成的岩石隧道,陽光從縫隙中灑落,美得像夢境。
- 大物出沒機會:峭壁環境吸引較大型魚類。運氣好的話,你可能會遇到優雅巡弋的魟魚、成群的洄游性魚類(如鰺魚、芭蕉魚),甚至不期而遇的鯊魚(多為溫和的護士鯊或狗鯊)。這裡也是欣賞大型海扇和軟硬珊瑚的好地方。我得說,在這裡見到大型龍占的機率,比其他點高很多。
- 水流挑戰:與灣內相比,這裡受外洋影響較大,較容易遇到水流。這既是挑戰也是樂趣(如放流潛水),但也意味著需要具備更好的中性浮力控制與應變能力。東北角潛水行程安排在此,通常會建議給進階以上潛水員。
1.3 和美(萊萊磯釣場)及番仔澳沉船:探險家的祕境
對於追求獨特體驗的潛水員,絕不能錯過和美(萊萊一帶)以及著名的番仔澳沉船點:
- 特殊地質景觀:和美一帶擁有獨特的「龍蝦洞」地形(蜂窩岩),以及廣闊的「魔鬼洗衣板」礫石平台,水下延伸的地形同樣奇特,充滿大型礁石塊和溝壑,是尋找龍蝦、大型石斑和章魚的好地方。探索這些天然迷宮,總有意外驚喜。
- 神祕沉船探險:番仔澳沉船(常指「深淵號」或附近其他小型沉船遺骸)是東北角潛水的一大亮點。沉睡在約20-28米深處的鋼鐵船骸,已成為海洋生物的家園。穿梭在佈滿軟珊瑚、海綿和魚群的殘骸之間,感受歷史與生命的交融,是極其特別的體驗。東北角潛水行程若包含此點,絕對是行程高潮。
- 生物多樣性:這些較少被打擾的區域,生物相更為原始豐富。除了常見熱帶魚種,更有機會看到大型的石斑、笛鯛、海鰻,甚至是罕見的豆丁海馬(需慧眼獨具!)。但請務必注意深度和免減壓時間,沉船點適合進階以上潛水員(AOW等級或具備深潛專長者)。
2. 東北角潛水季節:掌握天時,暢遊水下

台灣氣候分明,東北角潛水季節的選擇至關重要,直接影響你的潛水體驗和安全。別像我早年傻傻地在冬天沒穿對防寒衣就下水,冷得差點想放棄潛水!
2.1 最佳潛季:5月 – 10月
這段時間絕對是東北角潛水的黃金時期:
- 溫暖水溫:海水溫度穩定維持在26°C – 30°C之間,非常舒適。穿著3mm防寒衣甚至水母衣就很足夠,大幅延長水中舒適時間。記得帶足夠的飲用水補充水分。
- 風平浪靜:夏季盛行西南風或偏南風,對東北角海域影響較小,海況相對平穩,能見度通常較高(可達15米甚至更好),藍天碧海配上清澈水下視野,完美!東北角潛水行程在這段時間最容易成行且體驗最有保障。
- 生物最活躍:溫暖的水溫讓海洋生物更加活躍。這段時間,你更有機會目睹海龜、豐富的珊瑚產卵(通常在春末夏初)、各種洄游性魚類,以及數量眾多的熱帶魚群。水中充滿生機!
2.2 可潛季節:3月 – 4月 & 11月
春秋兩季屬於過渡期,是資深潛水員或許能撿到寶的東北角潛水季節:
- 水溫漸變:3-4月水溫約在22°C – 25°C,11月則降至23°C – 26°C左右。建議穿著5mm防寒衣,甚至搭配頭套背心更佳。別小看這幾度的差異,水裡待久了,保暖可是舒適的關鍵。
- 能見度波動:春季可能有霧氣或春雨影響表層能見度,秋季則可能開始有較強勁的東北風預報,導致海況不穩。出發前務必密切關注氣象預報和浪況公告。
- 特殊生態亮點:春季(3-4月)是觀察櫻花蝦(浮游生物)群聚的好時機,吸引大批魚類前來覓食,形成壯觀景象。秋季(11月)水溫開始下降,部分溫帶魚種會更靠近岸邊活動。
2.3 挑戰季節:12月 – 2月(東北季風期)
冬季是東北角潛水季節中挑戰性最高的時期,我通常只建議經驗豐富且裝備齊全的潛水員嘗試:
- 嚴峻海況:強勁的東北季風主導,風大浪高,海象惡劣,船潛幾乎不可行,岸潛點也大幅受限(幾乎只剩龍洞灣內較有機會下水)。
- 低水溫:水溫可能降至18°C – 22°C。必須配備7mm以上濕式防寒衣或乾式潛水衣(Dry Suit)、頭套、手套等全套保暖裝備,否則失溫風險極高。我有次二月在灣內教學,雖然穿了7mm加背心,每次潛完上來還是忍不住哆嗦。
- 能見度較差:風浪攪動海底沉積物,能見度通常較差(約5-10米)。這個季節潛水,保暖和安全絕對是第一考量。
2.4 關鍵提醒:隨時關注天氣預報!
無論哪個季節規劃東北角潛水行程,請務必養成習慣:
- 每日查看氣象預報:中央氣象局、Windy App(看風速風向、浪高)是必備工具。別覺得麻煩,海況變化比你想像的快得多。
- 諮詢當地潛店:出發前或當天早上,直接聯繫當地熟悉的潛水中心或教練,他們擁有最即時、最在地的海況資訊和安全判斷。我常接到學員電話問天氣,能給在地的第一手建議總是更可靠。
- 安全第一:如果天氣海況不佳,千萬不要勉強下水。潛水是享受,不是拼命。東北角潛水季節再長,安全永遠是回家唯一的路。
3. 東北角潛水費用:合理預算,聰明消費

坦白說,潛水確實不算最便宜的休閒活動,但東北角潛水費用相對國際知名潛點或離島(如綠島、蘭嶼),算是相當親民實惠了。清楚瞭解各項費用組成,做好預算規劃很重要。以下費用為新台幣(NTD)計價。
3.1 基礎裝備租借費用
如果你沒有自己的裝備,租借是最方便的方式。租賃費用會因潛店、裝備品牌新舊有所不同,大致範圍如下(單次潛水/每件):
裝備項目 | 租借費用 (NTD) | 說明 |
---|---|---|
全套輕裝 | 300 – 500 | 通常包含面鏡、呼吸管、防寒衣、蛙鞋、套鞋 |
全套重裝 | 600 – 800 | 包含BCD、調節器(含指北針、殘壓表)、配重帶 |
氣瓶填充 (單支) | 150 – 250 | 標準鋁瓶 (80 cu.ft) 填充空氣 |
電腦錶租用 | 200 – 400 | 強烈建議租用,確保潛水安全並記錄潛水資料 |
小提醒:
- 租用電腦錶強烈推薦!它不僅記錄深度、時間、水溫,更能即時計算免減壓極限,是安全潛水的關鍵工具。別為了省幾百塊而忽略安全。
- 許多潛店提供「全套裝備租借套餐」,通常包含輕裝+重裝+氣瓶,價格約在700 – 1000 NTD/潛,會比分開租便宜些。預訂東北角潛水行程時可以詢問套餐價。
- 如果你計畫常潛,投資自己的輕裝(面鏡、呼吸管、蛙鞋、防寒衣)絕對划算,也更衛生合身。
3.2 導潛/教練費用
除非你對該潛點非常熟悉且經驗豐富,否則強烈建議雇用當地導潛:
- 導潛費:約600 – 1000 NTD / 潛 / 人(最低成行人數通常2-4人)。導潛熟悉潛點環境、水流、生物習性及潛水路線,能大幅提升你看到精彩生態的機會並確保安全。好的導潛帶你上天堂!
- 體驗潛水教學費:如果你是完全新手(無證照),想嘗試東北角潛水,費用通常包含:教練費、全套裝備租借、氣瓶、保險,以及約1-1.5小時的平靜水域(岸邊淺灘)教學 + 1支氣瓶的開放水域體驗潛水(約30-45分鐘),總費用約2500 – 3500 NTD / 人。這費用是體驗海底世界的敲門磚。
- 進階課程費:若要考取進階開放水域潛水員(AOW)或其他專長課程,費用範圍較大(約8000 – 15000 NTD),取決於課程內容、教練、是否含教材和證照申請費等。這是投資自己技能的必要東北角潛水費用。
3.3 其他潛在費用
規劃總預算時,這些也別漏掉:
- 交通費:往返台北/新北的油錢、停車費(龍洞灣公園停車場夏季假日費用較高,有時一小時要60-80元,整天可能200-300元);若搭乘大眾運輸(如國光客運1811、1812),單程票價約100-130 NTD。開車方便,但假日找車位是挑戰。
- 飲食:潛水是體力活!潛水中心附近通常有小店或餐車,簡單餐點約100-150 NTD / 餐。建議自備充足飲用水和高能量零食(如巧克力、能量棒)。
- 場地設施費:部分下水點(如龍洞灣公園)可能需要支付清潔維護費或停車場費用(約50-100 NTD / 次)。別為了省小錢而違規停車,得不償失。
- 保險費:強烈建議購買專門的「潛水意外險」。一般旅遊平安險往往不包含休閒潛水活動!單日保費約200 – 400 NTD,提供高額的減壓艙治療等保障。這筆東北角潛水費用絕對不能省,是潛水的安全後盾。我親眼看過減壓艙治療費用有多驚人。
- 住宿費(多日行程):東北角有潛水客棧或民宿,通鋪床位約500-800 NTD / 晚,雙人雅房約1500-2500 NTD / 晚。提前預訂是聰明選擇。
3.4 估算單日潛水總費用(以自備輕裝、租重裝、請導潛為例)
假設你已經有基本證照(OPEN WATER):
- 租重裝含氣瓶:700 NTD
- 導潛費(分攤,以4人計算):800 NTD (假設總導潛費3200)
- 租電腦錶:300 NTD
- 停車費/場地費:100 NTD
- 潛水險:300 NTD
- 餐飲(中餐+點心):200 NTD
- 總計(單日兩潛):約 2400 NTD / 人(不含往返交通及住宿)
3.5 省錢小撇步
身為過來人,分享幾個控制東北角潛水費用的心得:
- 揪團潛水:多人同行分攤導潛費最划算。加入潛水社團、俱樂部是好方法。我們常戲稱「潛伴就是省錢夥伴」。
- 購買潛水套票:有些潛店提供多支氣瓶或多次潛水的套票方案,平均單支費用更低。
- 自備部分裝備:優先購買貼身且常用的輕裝(面鏡、呼吸管、防寒衣、蛙鞋),長期下來省下可觀租金。
- 非假日前往:假日人潮多,停車難,費用也可能略高。選擇平日潛水,體驗更悠閒舒適。
- 自備餐飲:準備簡單的三明治、飯糰、水果和充足飲水,省下外食費用。
4. 東北角潛水行程:從新手到老手的完美規劃

規劃一次順暢的東北角潛水行程,能讓你盡情享受水下時光,而不是手忙腳亂。無論你是小白還是老手,這裡提供實用的計畫範本:
4.1 新手入門/體驗潛水 (1日行程推薦)
目標:安全、輕鬆體驗水下世界。
- 07:30 – 08:00 台北出發:建議早點出門避開車潮,車程約1-1.5小時抵達龍洞灣一帶潛店。
- 08:30 – 09:00 潛店報到 & 裝備準備:簽署文件、選擇合適裝備(教練會協助)、認識你的教練和潛伴。別害羞,有問題儘管問!
- 09:00 – 10:30 平靜水域教學:在岸邊安全淺水區(水深約1.5-2米),教練會親自指導你:如何正確使用調節器呼吸、清除面鏡積水、找回二級頭(備用呼吸頭)、練習中性浮力基礎、潛伴溝通手勢。這是建立信心和安全的關鍵步驟。
- 10:30 – 12:00 第一支開放水域體驗潛:在教練一對一或一對二的貼身陪同下,實際下潛至龍洞灣內較平緩區域(深度約5-8米)。練習所學技巧,同時開始欣賞美麗的珊瑚礁和熱帶魚群!時間約30-45分鐘。別緊張,教練會緊緊跟著你。
- 12:00 – 13:30 午餐與休息:補充能量,補充水分,聽教練講解上午潛水的回饋和下午潛水計畫。好好休息,調節呼吸。
- 13:30 – 15:00 第二支開放水域體驗潛:根據第一潛的適應狀況,可能稍微加深深度(不超過12米)或探索不同區域,體驗更豐富的水下景觀。持續練習技巧,享受悠遊水中的感覺。
- 15:00 – 16:00 裝備清洗歸還、沖洗更衣、心得分享:學習如何正確清洗保養裝備,與教練、潛伴交流今日心得。帶著滿滿回憶返程。東北角潛水行程第一天結束!
4.2 持證潛水員精華潛點探索 (2天1夜行程推薦)
目標:深度體驗東北角經典潛點與生態。
- Day 1
- 07:00 台北出發
- 08:30 抵達潛店,裝備整備,簡報:與導潛討論當日海況、潛點選擇(例如龍洞三/四號)、潛水計畫(深度、時間、路線)。確認潛伴分工。
- 09:30 – 11:00 第一潛:龍洞三號/四號峭壁探索:深入體驗壯觀的峽谷地形與峭壁生態,尋找大魚蹤跡。深度約18-25米。水流較強時更有放流潛水的樂趣(需具備經驗)。導潛會帶著你們鑽拱門、看大景。
- 11:30 – 13:00 午餐與水面休息(間隔時間確保足夠!)
- 13:30 – 15:00 第二潛:龍洞灣內特定生態點(如和美國小下水點附近或秘密小峽谷):觀察豐富的珊瑚、海蛞蝓、蝦蟹等小型生物,練習微距攝影。深度約10-18米。記得帶相機!
- 15:30 辦理潛水客棧/民宿入住,裝備淡水沖洗晾乾:選擇有潛水友善設施(如沖洗區、裝備晾曬場)的住宿點。
- 晚上:晚餐、潛水日誌記錄、交流分享。東北角的餐廳可嘗嘗新鮮海產!睡前記得補充足夠水分。
- Day 2
- 07:30 早餐
- 08:30 潛店集合,簡報:根據昨日海況和今日天氣決定潛點(目標:和美「龍蝦洞」地形或番仔澳沉船)。
- 09:00 – 10:30 第三潛:和美(萊萊)祕境或番仔澳沉船探險:探索特殊水下地形或神祕沉船遺跡(適合AOW以上潛水員)。深度約20-28米。務必嚴格遵守導潛指示和免減壓時間。沉船的震撼,只有親眼見過才知道!
- 11:00 – 12:30 水面休息與補充
- 13:00 – 14:30 第四潛:彈性選擇:可視體力、氣瓶數和海況,選擇重訪喜愛的點,或挑戰另一處特色潛點(如80號秘密花園看軟珊瑚)。深度彈性。最後一潛,留下美好句點。
- 15:00 – 16:00 裝備徹底清洗、歸還、沖洗更衣
- 16:30 賦歸(帶著滿滿的水下回憶與可能曬紅的脖子!)完美的東北角潛水行程結束。
4.3 行程規劃要點與注意事項
- 潛水計畫:務必與導潛或潛伴詳細溝通每一潛的目標深度、時間、路線、集合點、潛伴分工、緊急程序。潛水計劃表(Dive Planner)或電腦錶規劃是基本。別嫌囉嗦,計劃越周詳,潛水越安心。
- 潛水間隔:遵守足夠的水面休息間隔時間(通常建議至少1小時),讓身體充分排出殘留氮氣。利用時間補充水分和能量。這段時間也是和潛伴交流、拍照的好時光。
- 潛水順序:安排最深的一潛在當天第一潛進行。這是減壓理論的基本原則(避免殘氮過多時進行深潛)。
- 體能考量:潛水是體力活!誠實評估自己的體能狀態,不要勉強連續進行太多支深潛或高強度潛水(如強流潛水)。規畫東北角潛水行程時,保留彈性休息空間。
- 環保潛水:切勿觸碰、踩踏任何水下生物(包括珊瑚),絕對不帶走任何海洋生物或物品(除非是明顯人造垃圾),使用物理防曬(水母衣、頭套)優先於防曬乳。我們是訪客,尊重海洋是基本素養。看到垃圾順手帶上來,舉手之勞愛地球。
- 潛水紀錄:每次潛水後認真填寫潛水日誌(Log Book),記錄潛點、深度、時間、所見生物、裝備狀況、潛伴等。這不僅是珍貴回憶,更是累積經驗與未來規劃潛水的重要參考。我的潛水日誌已經寫滿好幾本,都是寶貴的紀錄。
Q&A:東北角潛水常見疑問一次解答

1. 東北角適合潛水嗎?
這問題我幾乎每週都被問!答案是:絕對適合,而且是非常適合! 身為在地教練,我敢說東北角就是北台灣潛水的心臟地帶。理由超實在:
- 地利之便:離台北都會區超近,開車不用兩小時就能下水,週末小旅行說走就走,早上還在辦公室開會,下午就能在龍洞灣看魚,這便利性打趴一堆潛點。
- 地形多變夠精彩:短短一段海岸線,從平靜的龍洞灣到刺激的峭壁沉船全包了,想練技巧就去灣內,想探險就去三號四號,沉船控就去番仔澳,一次滿足所有願望。
- 生態豐富驚喜多:這裡是黑潮支流必經之地,養分多到爆,生態豐富度絕對讓你驚豔。我帶過無數學員,從沒聽過有人嫌這裡生物少的。
- 服務完善超安心:潛店密度全台數一數二,從裝備租借到高氧氣瓶應有盡有。萬一遇到緊急狀況,減壓艙支援也相對完善(雖然希望大家都用不到)。
2. 東北角潛水客棧提供什麼服務?
這些客棧根本是潛水員的第二個家!除了基本住宿,他們懂潛水員要什麼:
- 裝備有地方擺:專用沖洗區、晾曬場甚至乾燥室,不用擔心濕答答的防寒衣沒地方掛。
- 氣瓶充填不用愁:多數客棧自己就有空壓機,潛完回來馬上灌氣,明天繼續戰。
- 潛導資訊一把抓:老闆通常自己就是老潛水員,哪個點今天狀況好、哪個導潛最會找生物,問他就對了。
- 修裝備救急:O-ring爆了?BC微漏氣?客棧常備基本維修工具和耗材,小問題馬上解決。
- 潛友交流基地:晚上大廳一坐,天南地北的潛水故事自動開講,交換情報、揪團潛水超方便。
- 代訂行程超省事:懶得自己規劃?直接請客棧安排整套東北角潛水行程,從裝備到導潛一次搞定。
3. 台灣哪裡可以潛水?
全台潛點多到潛不完!每個地方都有獨特魅力:
- 東北角(新北市):峭壁沉船樣樣來,交通最方便,我的最愛推薦。
- 墾丁(屏東):冬季避寒首選,軟珊瑚森林美到窒息,還有機會看鷹鰩群。
- 小琉球(屏東):海龜多到像在逛水族館,水溫暖、能見度高,新手天堂。
- 綠島(台東):世界級潛點「大香菇」就在這,珊瑚礁壯觀度破表。
- 蘭嶼(台東):原始純淨,八代灣沉船是必朝聖點,飛魚文化超特別。
- 澎湖:沉船控必訪(如目斗嶼燈塔旁),夏日薰衣草森林(指珊瑚)盛開。
- 東北角潛水絕對是入門最佳起點,技術純熟了再挑戰其他點更有樂趣!
4. 台北放假潛水好去處有哪些?
台北人想潛水根本不用跑遠:
- 首選當然是東北角! 龍洞灣、龍洞三/四號、和美、番仔澳…開車1.5小時內抵達,當日來回超輕鬆。
- 基隆潮境公園/望海巷:適合新手課程或浮潛,水下有復育的珊瑚礁區,夏天夜潛找章魚很有趣。
- 北部濱海沿線小點:像水湳洞陰陽海附近、和美漁港周邊,人少較幽靜,適合經驗較豐富潛水員探索。
- 野柳:地形特殊,但水流較強且為保護區,下水前務必確認法規及安全性。相較之下,東北角潛水點選擇更多、支援更完善、適合對象更廣,壓倒性勝出!下次放假別猶豫,裝備帶著直接衝東北角就對了!
關於作者:我是「視力研究所」的創辦人張醫師,高雄醫學大學研究生學歷,專精於近視防控與視力矯正領域已超過10年。這個部落格結合臨床經驗與最新醫學研究,深入淺出地解析近視成因、角膜塑型片選擇、雷射手術比較等實用知識。特別關注台灣學童近視防治,經常分享護眼操教學與3C產品使用建議。擁有美國眼科醫學會會員資格,並參與多項國際近視防控研究計畫。希望透過專業知識的分享,幫助大家建立正確的護眼觀念,守護靈魂之窗的健康!
Calendar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1 | 2 | 3 | 4 | 5 | 6 |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發佈留言